- A+
C65、C67、R230、R250、R350等送纸部件和一体机CX5100、CX3500、CX3700、CX4700、RX430、RX630、RX510、RX530等。从C63、R210、R310出来,后来陆续推出的,使用上下两个摩擦轮(上面那个直径大的是驱动轮。
为此,许多维修人员被迫投入精力进行研究,寻找一些改进方法,如将推纸板后面原来的压簧换成线径更粗、长度更长的压簧,或在驱动轮橡胶下垫胶带以增大驱动轮直径,或将上下摩擦轮的橡胶换成更厚的橡胶, 或者改造成每张纸都可以插入的方式,但是一次只能手动装入一张纸。 所有这些东西,虽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转化成本、效率等原因,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问题是以上方法都没有找到送纸难的根本原因,不太对症。其实上面列举的爱普生机型,本来就不是为打印厚纸而设计的,所以改造受到送纸部分本身结构形成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考虑纸张质量的影响),所以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只是为了尽可能提高厚纸的性能,但如果方法对症,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我研究这个问题的经验是,这些打印机的送纸部件下面的从动轮产生的阻力矩普遍过大,这在R210、R230、R310、R350上尤为明显。送纸时上主动轮很难带动下从动轮转动,一旦不能带动从动轮转动,连复印纸都进不去。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C63、C65、C67上稍好一些,因为这些打印机的上下摩擦轮半径与两个摩擦轮中心距之差大于R210、R230,所以送纸时驱动轮橡胶与从动轮橡胶之间的摩擦力大于R210、R230,更容易带动从动轮转动。
即便如此,厚纸还是很难进给,经常需要用手推,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是拆下安装在从动轴上的扭簧,换上内孔更大的扭簧。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扭簧的制作或加工难度太大,因为制造的尺寸公差相当高,不仅需要专用设备,而且技术人员必须足够熟练,否则废品率会很惊人,一般工厂很难达到要求。更不用说自制力了。
另一种方法是保留扭簧,将原来的从动轮轴换成直径更小、与扭簧内孔相匹配、其他位置直径相同的轴。这种方法的原理和效果与更换扭簧相同,目的是减小从动轮的阻力矩。考虑到加工难度,这种方法比较可行。我在2003年从事打印机改装维修之前,在机械加工行业工作多年,有一些加工设备,一直保留至今。利用这些优势,制造了一批金属材质的从动轴,和强力压簧一起使用,还局部改装了很多送纸器,手感不错。金属的特性决定了该产品比原装ABS塑料轴更耐磨,保证了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由于产品可以手工制作,尺寸精度可以控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希望这款产品能给被送纸问题困扰的朋友们带来自动送纸,高效打印的快乐。送纸过程中几种力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送纸的影响-对以上的补充说明可以从上面看到。进纸时,从动轮的轴与扭簧之间的阻力矩非常重要。这个力与推纸板后面的压簧的张力和从动轮支撑架后面的拉簧的张力一起,决定了纸张是一次自动进一张,还是一次多张,还是不能进。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通过改变从动轴和扭簧之间产生的阻力矩与压缩弹簧的张力之间的对比来改善进纸。
假设将一叠250g的白卡纸装入送纸器,由于压缩弹簧的张力,纸张与纸张之间也会产生摩擦。主动轮和从动轮接触形成的面的外缘可能同时擦进两张以上的纸(擦纸量取决于主动轮橡胶面与从动轮上方两个塑料凸点之间的间隙)。此时,在驱动轮的橡胶与纸张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这个力由压缩弹簧的张力和橡胶表面的粗糙度决定,与纸张表面的涂布质量有关),由于纸张较厚,不易弯曲(纸张表面与两轮的接触面会形成120度左右的角度), 使纸张弯曲的力的一部分会通过纸张将从动轮压下,使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中心距变大,这样两轮橡胶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可能不足以驱动从动轮转动,甚至这个力会消失。 此时,从动轮轴和扭簧产生的阻力矩、驱动轮橡胶与从动轮橡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驱动轮橡胶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纸张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对送纸有如下影响:驱动轮橡胶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减去纸张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从动轮轴与扭簧之间产生的阻力矩减去驱动轮橡胶与从动轮橡胶之间的摩擦力后的残余力>:纸与纸之间的摩擦力。
此时输入一张纸。纸与纸之间的摩擦力减去纸与驱动轮橡胶之间的摩擦力后的残余力>:纸与纸之间的摩擦力>:从动轮轴与扭簧产生的阻力矩减去驱动轮橡胶与从动轮橡胶之间的摩擦力。此时,会送入多张纸。纸与驱动轮橡胶之间的残余力和摩擦力减去纸与纸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轮橡胶与从动轮橡胶之间的摩擦力从从从动轮轴和扭簧产生的阻力矩中减去。这个时候进不了纸。因此,送纸问题的解决在于对这四种力之间关系的认识和调整。
此外,应尽可能选择表面涂层牢固的纸张进行印刷。再好的送纸器,对于掉粉严重的纸张也无能为力。
- 我们的腾讯QQ453030443
- 手机QQ扫一扫,添加好友
-
-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手机微信扫一扫,关注打印机维修公众号
-